年轻父母须警惕养育焦虑

时间:2024-07-15 12:04:27
年轻父母须警惕养育焦虑

年轻父母须警惕养育焦虑

年轻父母须警惕养育焦虑,现今生活,许多年轻的父母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会很早就对自家宝宝进行教育,还害怕自己教不好孩子。下面是年轻父母须警惕养育焦虑!

  年轻父母须警惕养育焦虑1

我该给孩子多少爱才合适呢?少了,孩子会否变得孤僻、怯懦?多了,孩子会否变得任性、自私?我该让孩子读些什么书,《三字经》、《弟子规》?

孩子读了会否将它内化成自己的精神气质,将来一进社会就被人击倒……时下不少家长经常就在类似这些问题上纠结,以致吃不好,睡不稳,脾气也变得非常暴躁。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儿童青少年体质与行为研究中心的杨文翰博士后说,这是新手父母非常常见的“养育焦虑症 ”。

而这种症状,只存在于新手父母身上,焦虑的源 头在于初为父母的无知。

养育焦虑表现

1、婴儿哭闹,我该抱还是不该抱?抱了,会否形成条件反射,婴儿会以哭闹来赢得父母的关注?不抱,婴儿会否变得没有安全感,日后缺乏自信心?

有的书上说第一次抱,哭一分钟后抱,第二次抱,哭五分钟后再抱,以此递减,慢慢让婴儿脱离父 母的怀抱。

有的书上说,婴儿一哭就应该抱,因为这说明了婴儿有需求,婴儿此时的需求都是基本的生理需求,理应得到满足。哪本书上说的才是对的?

2、我该给宝宝选择哪个牌子的奶粉 ?国产系?日韩系?欧美系?哪种适合宝宝肠胃?哪种营养更均衡?一天该吃多少顿合适?

3、我该不该给孩子上兴趣班?不上吧,周围的娃娃都去上,会否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上吧,会否剥夺了孩子的快乐童年?上的话,该让孩子上什么兴趣班合适?

4、我的养育方式究竟正不正确?我想做到最好,可是我不知道自己现在做的好不好。

老师分析:杨文翰博士后说,受教育程度越是高的父母,子女数量越是少的家庭,焦虑程度越高。

因为父母越容易把自己的期待投射到孩子的身上,却因为养育经验不足而缺乏自信。他们唯恐孩子得不到最好的教育,把全部精力都投射到孩子身上,这样做其实不能给孩子更多的爱和安 全感,却容易让养育焦虑绑架孩子。

给家长的建议

杨文翰博士后说,新手家长有养育焦虑是正常的,只是表现轻重而已。怎样评估家长的焦虑水平在一个可接受的范围呢?主要是看家长的焦虑是否影响到了亲子关系,影响到与孩子的沟通。

不同阶段孩子的家长应对养育焦虑,应当采取不同的措施。家长一定要相信自己能养好孩子,也要给孩子足够的信任,给孩子犯错误的空间,而不要过早 地给孩子指导。

事实上,绝大多数孩子正常引导的话,成长过程都不会出现大问题。帮助孩子体验到成长的成就感时,家长也可以帮助自己减轻养育焦虑。

千万不能将孩子与别的孩子比,如“你看别人家的孩子怎么样”,这样的话给孩子压力的同时,也给自己压力。

襁褓阶段:这时的父母面临最多的是喂养方式的问题,如奶粉选择哪个好,我做的达不到自己的要求怎么办?

支招:家长要对自己有信心。消除焦虑的做法很多,家长可以先提前了解孩子下一年龄段的特征和发育指标,如一岁时了解两岁的,学习稍微超前点的知识,以便 让自己对孩子的成长有心理准备。

其次,可以利用社会资源,与比自己孩子年龄大的孩子父母交流,向他们学习较好的经验。

祖辈方面的经验也可以作为参考,对孩 子的成长过程有个大概的了解。但是要先向祖父母传递一个理念:我想自己去探索一个做父母的经验,毕竟我只能做这一次父母;以免祖父母对养育孩子干涉太多, 要避免隔代教育的弊端。

儿童保健老师、儿童养育老师也是新手父母可以求助的对象,家长应该经常与这些教育者保持互动,以获取更科学更先进更有针对性的知 识,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和教育效能。

如每个月儿保或打疫苗时,咨询医生相关的养育意见。最好避免求助于市面上一些盈利性的早教机构,因为他们的知识并不系统,常会犯以偏概全的毛病。

幼儿园阶段:最常见的养育焦虑是,是否要给孩子报兴趣班,孩子在幼儿园出现了不当和反常行为怎么办。

支招:和幼儿园的老师多交流,也要坚持自己的育儿原则。别人怎么说不用管,要确定此时你做的对孩子来说就是最好的。

至于这时的孩子,是否参加兴趣班,问题不大。因为兴趣班的技能孩子将来再学也完全能够跟上,孩子很快就能达到与那些早早参加兴趣班的孩子同样的水平。

小学阶段:家长容易碰到的焦虑是孩子偏科了,孩子学习跟不上。

支招: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孩子的各种能力发展存在差异。例如数学能力,有的孩子幼儿园大班就懂十以内的加减法。有的则要到一年级甚至二年级才能理解。

但这并不代表孩子笨,因为每个孩子发展的阶梯都不同,当他的大脑发育到为逻辑思维做好准备的时候,他自然会懂得,家长不用担心。

家长此时需要培养的是 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与行为能力,陪着孩子一起面对困难,给孩子成长的时间,也给自己成长的时间。

对于高年级的孩子来说,不要把孩子的成绩与将来的发展看成 一回事。性格、意志和品质才能决定孩子将来走多远。

青春期阶段:家长最担心的就是与孩子的沟通出现问题。

支招:家长要了解孩子心理与行为出现变化的原因。不要对孩子过多的干预,更不能一定要孩子按照你的想法行事。否则孩子会压抑自己的个性,将来出现情绪问题的机会会比别的孩子更多、更严重。

  年轻父母须警惕养育焦虑2

年轻父母的育儿焦虑该如何缓解?

改革开放的四十年间,中国家庭的亲子关系与社会发展同步发生改变。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国家对素质教育的强调,让中国父母以孩子为中心,在子女身上投注大量时间、精力与金钱;

市场经济秩序下,育儿责任一步步转移至父母身上,不管是相对富裕的家庭还是普通的家庭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都不同程度地参与到一场场育儿竞赛中,整个社会弥漫着一种育儿焦虑。

缓解育儿焦虑,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以家庭为中心,政府、社会、个体协同发力,为育儿家庭提供精神或物质上的帮助和支持,有利于减轻年青父母在养育儿童中产生的消极情绪。

政府:加强顶层设计,构筑健康公平的社会环境

我国现阶段亟待解决的家庭育儿成本高、优质教育资源竞争激烈等问题,与年青父母育儿焦虑息息相关。

一方面,政府要不断完善生育支持政策及配套措施,全方位地减少家庭育儿压力。以家庭为基本福利单元,推动出台相关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探索建立育儿补贴制度,减轻家庭育儿成本。

同时,大力发展0—3岁婴幼儿照护服务,构建政府主导、以普惠微型托育机构为主体、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托育服务体系,为年轻父母解决托育难题。

另一方面,针对年青父母的教育焦虑,政府在重视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要加大对教育的支持与投入力度,着力推进教育改革,采取如强校扶持弱校的“委托管理”、优质资源共享共建的“集团化办学”等举措。

丰富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分布,从根本上打破不健康的教育生态环境,缓解年青父母的教育焦虑情绪。

社区:加强育儿资源整合,提升科学育儿的社会支持能力

社区是连接家庭、社会和政府的桥梁,以社区为平台,吸纳社会多元主体的力量,建设多层次的社会支持模式和渠道可以减轻家庭育儿的压力。

一方面,社区可针对现阶段公益性托育服务较匮乏的情况,利用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立儿童课外看护服务中心。

根据社区家庭父母工作的特点,提供半日制和临时托管服务,最大限度满足育儿父母工作与家庭的平衡需求。另一方面,加强对年青父母科学育儿的指导。

在社区组建一支具有丰富儿童养育知识和经验的团队,针对儿童成长的各个阶段,对父母双方进行知识培训和能力训练,帮助家长正确认识科学育儿的重要性,不断丰富家长在儿童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知识。

利用互联网的多种传播渠道,开发相应的育儿资源,增强育儿指导服务的实施效果。

家庭:构建家庭友好环境,建设和提高家庭的养育能力

构建家庭友好环境核心就在于通过系列政策设计为儿童照料提供完善的支持服务,促进夫妻共同参与儿童养育。一方面,推进家庭友好育儿环境的营造。

首要倡导父母共育,探索更加灵活多元的福利保障模式,为父母提供更多的育儿时间。

用人单位提供更加友好的弹性上班制度、为爸爸们提供“育儿假”,激励父亲更多地参与到育儿中来,母亲接纳、鼓励、享受父亲的参与,促进家庭内部的平等互动。

在隔代抚育的家庭中,祖辈与年轻父母之间要加强沟通交流,促进两代育儿观念的有机融合,增进代际合作水平,减少育儿过程中的家庭矛盾冲突。

另一方面,建设和提高家庭育儿能力。政府、社区、市场可为育儿家庭提供多元化的托育服务,协助父母养育子女,给予育儿家庭充分的支持,切实增强家庭养育信心和能力。

家庭自身则在吸纳祖辈育儿经验的同时,汲取新的育儿观点,在育儿实践中不断反思和总结育儿知识,积极参与和推动完善家庭友好型育儿支持政策的进程。

家长:避免盲从跟风,树立正确的家庭育儿观念

年青一代父母对孩子的培育高度重视,总试图在各类“科学育儿法”中探寻某种育儿法则,却往往落入“过度教养”的误区。

家长要从容、理性地对待育儿,一方面,要丰富自身的教养知识,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实现自我成长;

同时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对各类媒体传播的育儿信息进行甄别,遵循孩子成长规律进行理智思考,做出独立、正确的判断,合理规划育儿方案。尽量减少外界刺激对自己和孩子的消极影响。

另一方面,父母学会辨别自身需求与孩子需求之间的差异,善于反省和反思,学会觉察和调节自身情绪,适当学习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放松和减压。

《年轻父母须警惕养育焦虑.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